世界海域面积最大的十个国家
时间: 2025-04-19 作者: ob欧宝中国官网
我们中国传统本身就是大陆国家,太多去讲陆地资源与权益,但是对海洋的重视普及程度远远不足。海洋国土的意义计算方式部分排名包含专属经济区(EEZ),而部分仅统计领海基线范围。我们来看看
海域面积约1218万平方公里,本土、阿拉斯加和海外岛屿贡献了庞大的海域面积,是全球海洋权益最广的国家。墨西哥湾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00亿桶,天然气储量约3万亿立方米,占美国近海油气产量的90%。阿拉斯加北坡(波弗特海)北极圈内的未开发区域估计石油储量达300亿桶,但受气候和环保限制开采较少。加利福尼亚沿海浅海油田历史悠远长久,近年来转向深海勘探,技术难度较高。
太平洋夏威夷东南海域的深海盆地分布约17000亿吨多金属结核,含锰、镍、铜、钴等战略矿产,占全球储量一半。阿拉斯加和俄勒冈海岸有金、铂砂矿;佛罗里达沿岸富集钛铁矿和锆石,用于航空航天材料。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近海发现可开采煤层,储量待评估。马萨诸塞至弗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规划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,预计2030年装机容量达30吉瓦,占全美风电总量 20%。阿拉斯加库克湾和缅因湾因潮差大(可达10米),具备开发潮汐能潜力。生态价值、渔业价值、科研价值等等就更多了。海洋科技投入占全球30%,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领先,支撑高的附加价值产业链。
海域面积约1008万平方公里,海外领地(如波利尼西亚、留尼汪等)贡献了法国90%以上的海洋面积,海域面积远超本土陆地面积(67万平方公里)。海上风电、潮汐能等领域投入巨大,计划到2030年将海洋能源占比提升至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40%。法国在深海探测、海底电缆铺设及军事设施部署方面领先。通过海外基地控制印度洋航道,海洋观测卫星技术输出带动国际合同增长。
海域总面积约1,060万平方公里,海岸线公里,领海面积约851万平方公里,独占澳洲大陆,四面环海。已探明大量油气田集中在西北大陆架如Browse Basin和巴斯海峡,使澳大利亚成为全世界主要液化天然气出口国。沿海区域富集铁矿石(西澳)、煤炭(昆士兰)、铝土矿(约克角)等,支撑其全球矿产出口地位西澳海域铁矿石出口占全球40%。海域渔业年产值超30亿澳元,主要捕捞金枪鱼、龙虾、鲍鱼等,大堡礁旅游业年收入达60亿澳元。通过《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》等法规,设立海之国土著保护区(IPA),由原住民主导管理超过400万公顷海域。与东南亚国家存在部分海域主权争议,涉及油气勘探权。
约757万平方公里,,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领海面积为221.9万平方公里,主要争议集中在北冰洋海域的主权划分,但部分海域受气候影响通航条件较差。北冰洋航道通航期延长,液化天然气出口量5年内增长300%,占全球份额15%。远东海域鳕鱼捕捞配额制度调整,推动加工品出口占比提升至60%。鄂霍次克海面积约158万平方公里,中部公海区域通过大陆架申请被联合国划归俄罗斯,成为其专属经济区,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6亿立方米,黄金储量1867吨,北冰洋大陆架被认为是全球未开发的油气宝库。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是重要渔场,渔业对远东地区经济至关重要。海域内含有磷灰石、镍、锡等矿产,其中磷灰石储量占全球65%,北冰洋的航道开发(如摩尔曼斯克港)具有战略意义。
北冰洋主权与美、加等国存在争议,黑海通道受土耳其海峡制约,需依赖地理政治学博弈。
约611万平方公里,作为全球最大群岛国家,领海面积是国土面积的3倍。其海洋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.7%,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洋国家,拥有世界第二长的海岸线万公里。全球约40%的海上贸易需经印尼海域。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2.965万亿立方米
,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和东加里曼丹。镍储量全球第一(占50%市场占有率),主要是通过海洋运输出口。煤炭储量约55.29亿吨,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岛,是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国。海洋渔业贡献GDP3%,出口以对虾和金枪鱼为主,支撑印尼粮食安全和经济,但非法捕捞导致年损失40亿美元。马六甲海峡替代航线开发吸引中日投资,镍加工出口禁令重塑全球供应链。通过“下游一体化”战略,印尼限制原矿出口,鼓励矿产加工,吸引外资(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)第六名:加拿大
包含专属经济区(EEZ)及北极群岛间内水,实际管辖海域面积约560万平方公里,三面环海(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北冰洋),海岸线万公里世界第一,
北部与北冰洋接壤,拥有约162,000公里海岸线,涉及北极航道战略地位及未开发的油气资源。哈德逊湾面积81.9万平方公里,深入加拿大内陆,但因哈德逊海峡入口宽度超过国际法规定的24海里(实际约60公里),未被认定为加拿大内海,仅部分水域属于其经济专属区。加拿大淡水覆盖面积达89万平方公里,占全球可再生淡水资源的7%,包括大熊湖(3.1万平方公里)、大奴湖(2.86万平方公里)等。原油探明储量约1,677亿桶,居世界第三,主要分布在阿尔伯塔省油砂区及北极海域。钾盐(储量全球第二)、铀(全球第三)、钨(全球第二)及镍、钴等金属矿产储量丰富。
172万平方公里(含南极领地,但国际未普遍承认),实际有效管辖海域面积约1.8万平方公里,覆盖大西洋、太平洋、印度洋和南极洲。本土的海域面积约为77.2万平方公里。北海是欧洲最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,英国约70%的石油和天然气来自此区域。盛产鳕鱼、鲱鱼等,北海航道连接欧洲大陆与北欧,是英国能源运输的关键通道。凯尔特海是欧洲海上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。南海历史勘测与二战后对东南亚海域的关注,反映英国对全球航道的重视。
,主张管辖的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含领海、毗连区及专属经济区,涵盖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,蕴藏约125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,但争议海域面积也很大。
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,平均水深44米,以砂质海岸为主,盐度32‰,是重要渔场和盐产区。东海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,平均水深370米,大陆架宽广,拥有舟山渔场(中国最大渔场)和丰富的油气资源。南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,平均水深1212米,最深达5559米,是中国最大、最深的海域,油气资源储量占全国70%以上。近海探明石油储量超240亿吨,天然气超16万亿立方米,大多分布在在渤海、东海和南海。南海深海油气勘探技术突破,但争议海域开发受限,进口依存度仍超70%。滨海砂矿包括锆石、钛铁矿、石英砂等,储量居世界前列。中国海域已发现鱼类3000多种,经济鱼类70余种,四大渔场:舟山渔场
(世界最大渔场)、黄渤海渔场、南海沿岸渔场、北部湾渔场。世界最大海盐生产国,年产量超3000万吨,主要盐场包括长芦盐场(最大)、淮北盐场等。沿海港口超过160个
港口经济带港口群吞吐量占全球10%,自贸区政策推动转口贸易增长。80%的海洋污染来自陆地污水和石油泄漏。约150万平方千米海域与邻国存在争议,如南海部分区域。海洋开发技术驱动国防升级,
卫星与航天系统的战略支撑,低纬度海域(如海南文昌发射场)提升火箭运载能力,卫星监测网络则强化对海域的实时监控与情报获取。第九名日本
350海里。日本通过填海造岛、争议性大陆架划界等方式扩大海域权益。在冲之鸟礁(仅涨潮时露出岩石)填海造陆,试图获得7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;2023年单方面将小笠原群岛以东12万平方公里海域划为大陆架。中方对此明确反对,强调需遵守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及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建议。
可供日本使用数百年,可能打破中国稀土垄断格局。日本海大陆架富含钴、镍等新能源生产所需矿产。专属经济区内渔业年产值占日本水产总量约40%。控制日本海周边六大海峡(如津轻海峡、对马海峡),影响东北亚航道安全。与中韩在东海大陆架划界、主权等问题存在争议。
由北岛、南岛及斯图尔特岛等数百个小岛组成。次南极区群岛(如斯内斯群岛、坎贝尔岛等)还延伸了其海域控制范围,周边2海里水域均属保护区。在部分榜单中因岛屿众多位列第五。海域内探明石油储量6410万桶、天然气1.27亿立方英尺,大多分布在在塔拉纳基盆地。海底矿产包括铁矿砂、稀有金属矿藏,但开发受严格环保限制。
全球最大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,实行全球领先的渔业配额管理制度(QMS),结合卫星监控和生态评估,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。盛产龙虾(年捕捞量约1000吨)、青口贝(全球最大出口国)、黑金鲍(仅存于新西兰海域)、帝王鲑(优质养殖品种)、无须鳕(占全球捕捞量1%)等,认证海产品出口价高出同类30%。海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,中国是最大市场(2015年对华出口额3.25亿美元),乳制品和肉类出口值全球第一。碳汇交易试点覆盖50%专属经济区,吸引欧洲碳中和基金投资。海域拥有